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这是“新疆风光好,点亮沪上灯”的浪漫故事——题记。
    新中国成立后有两个了不起的十万,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解放后,十万官兵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担负起建设祖国边疆的神圣使命。
    另一个了不起的十万,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十万知青离开繁华热闹的黄浦江,奔赴遥远的新疆,用青春和热血建设祖国的边陲。
    上海知青身上有一股贵气,和荒凉戈壁不同的贵气,在农场时候那些上海知青的孩子暗暗叫他们本地人小土块,听起来让人不爽。
    可是十岁的宋向上心中服气,因为他父亲宋建国就是上海人,64年来新疆喀什地区支援建设的知青,后来娶了母亲迪丽扎尔奎尼,在维吾尔族的村子红柳湾定居下来。
    他是半个上海人,听父亲说过好多上海的事,大上海有外滩码头、叮咚作响的无轨电车、粮食满仓的米店,还有贴在小火车上的球赛广告、好莱坞女星的巨幅力士香皂广告、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和千百家大大小小的企业。
    而他们这里呢,只有荒凉的戈壁和一望无垠的荒漠,零星散布的村庄都是靠着塔里木河绵延数百公里的河道生存。
    人们在这里开垦戈壁,种植农作物,战天斗地地生存。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只是生活不同而已。
    宋向上知道不爽是因为比不过人家而羡慕,正因为自己没有才嫉妒人家。
    土炕窸窸窣窣地响,宋向上睡醒,煤油灯亮起,父亲酒醉后鼾声如雷,弟弟睡得小脸红红的。
    时间刚到凌晨四点,他看到母亲迪丽扎尔麻利地起床,打了个哈欠也忙跟着穿衣。
    小心替弟弟掖好被子,母亲已经收拾妥当,宋向上跟着迪丽扎尔走出地窝子。
    夜色如墨,残月高悬,喀什的夜冰凉如水,即便已经四月多,依旧在零下。
    宋向上搓了搓手缓解冻凉的手,双手一撑跳上自行车后座,从母亲手里接过煤油灯,迪丽扎尔说了声向上坐好,便骑上车载着宋向上朝地里赶。
    顶着寒风骑了二十分钟来到渠边,宋向上点亮煤油灯。
    眼前的一幕令迪丽扎尔血压都上来了。
    本该是她家灌溉的时间点,没想到渠水却被引到了邻居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负鼎穿成影后后妈终极:绝世武尊热痒盗墓:吴家的团宠小恶霸你是我的鹊桥归路我的抗战有空间双穿:达到人生巅峰太容易!开局断绝关系,系统赋予我一切!噬天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