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隋朝末年的风云变幻,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的春天就这么哼着小曲儿来了,就像一个不知人间险恶的单纯小精灵,蹦跶进了这乱世之中。
    “义宁”年号指的是隋朝政权隋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从公元617年十一月到公元618年五月。不久后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唐朝,改年号为元武德,公元618年是武德元年。
    公元618年正月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十四岁的小隋恭帝杨侑在朝会上颁布了一道诏令。这诏令一下子就把唐王李渊推上了其在隋朝权力的顶峰。啥诏令呢?原来是允许唐王李渊佩带宝剑穿着鞋子上殿朝见,行礼时还不用通报姓名。
    这一特殊礼遇不仅在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也再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李渊的崛起。原本大家都遵循着老祖宗的规矩,可现在出现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可以随便进出朝廷的核心区域,不用跟那些小喽啰一样遵循繁文缛节,这是多么大的特权啊。
    隋朝朝会通常在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举行,这三个月被称为“三朝”。朝会的地点通常设在皇宫的正殿,大兴宫的太极殿。朝会前,文武百官需穿戴整齐的朝服,按照品级佩戴相应的冠冕和佩饰。宫殿内的布置也极为讲究,殿内需铺设地毯,摆放香炉,点燃熏香,以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朝拜仪式是朝会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中书令宣读朝拜的礼仪程序,随后百官按品级依次上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百官返回各自座位。
    朝拜结束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依次上前,呈递奏章。皇帝阅毕,会就重要事项进行询问,百官可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讨论,皇帝会根据百官的意见做出决策,并颁布诏令。诏令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服饰礼仪极为严格,皇帝身着十二章冕服,头戴通天冠,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文武百官则根据品级穿着不同的朝服。行走礼仪中,百官进入宫殿时,需按照品级依次行进,不得争先恐后。
    隋朝建立之初沿袭了北周的制度,上朝时不用脱鞋也不用解剑。直到开皇十二年(592年),出于防范刺客的需要,才开始规定臣子上朝必须脱鞋、解剑。这些规矩体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劫天运夏一天天九儿都市之破案狂少重回八零换嫁后冷面军官屡屡破戒假千金身价千亿,重生摆烂赢麻了大师兄,我们下次抢哪个宗门?难治?不急,我会出手柳腰扶麒麟小奶包,被五个爹爹抢疯了七零:被迫换亲后,高冷老公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