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我们在前文多次提到过,他在岳州起兵反隋,自称梁公,后自称梁王。起兵后,迅速扩大了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到了617年年终,已成为隋末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之一。
苏胡儿在接到梁王萧铣的军令后,从巴陵郡(位于今岳阳市内)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攻克了豫章。豫章位于巴陵郡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大约400公里。
林士弘在得知豫章失守的消息后,自己初败,碍于萧铣势力强大,只得选择后退,退守余干以图自保。余干在南康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530公里。
隋朝余干县,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余干县历史悠久,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余干在历史上曾是干越的核心地区,赣东北的母县,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余干县在隋朝时期属于饶州,这一地区在当时的行政划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且说林士弘仓促退守余干后,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林士弘在余干城中,一面整顿残兵,一面派人四处打探消息。他深知萧铣不会善罢甘休,定会乘胜追击。而他,必须在这绝境之中寻得一线生机。是再次起兵反击,还是另寻他路?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萧铣军队得了豫章,好不得意,萧铣传令占据豫章的苏胡儿大摆筵席犒赏三军。
李渊这边听闻各方战报,心中权衡利弊,目光深邃如渊。他深知林士弘虽兵败一时,但此人不可小觑,其麾下仍有不少死忠之士。而萧铣如今势力膨胀,似有成为心腹大患之态。
再说那张善安,自豫章城外纵火而去后,也寻思着自己的出路。他本想投靠林士弘,却被拒之门外,虽然攻破豫章外城,但自身也是损兵折将,心中对林士弘的怨恨如同野草般疯长。此时,他想到了唐王李渊,又动了心思,只是不知这李渊是否会接纳自己这个反复无常之人。
公元617年隋末元旦日,远在长安的李渊与身边将官们围坐在一起过大年。推杯换盏之际,各抒己见。有人主张趁萧铣与林士弘鹬蚌相争之时,坐收渔翁之利;有人则担心刚站稳根基,路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