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豫章郡,设立洪州总管府,府治仍在南昌。隋炀帝大业初年,洪州又改为豫章郡,但很快又改为洪州,以豫章县为郡治(相当于市政府所在地)。
豫章郡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势力范围。
林士弘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以豪迈爽直、武艺超群且富有谋略着称。大业十二年(616年),他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义,任大将军,攻占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在操师乞战死後,林士弘继领其众,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众至十余万。初称南越王,后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
清代方志界(指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学者曾评价林士弘:“赵佗、李弁庶乎近之,但享国未久耳。然崛起一方,得保首领,而紫阳纲目无贬辞,视项羽、陈友谅有加焉!”
清代学者认为:林士弘在崛起一方、保持首领地位方面与赵佗、李弁相似,但他们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尽管林士弘的政权同样短暂,但在《紫阳纲目》中作者对他给予了较高评价,甚至超过项羽、陈友谅,这表明学者认为林士弘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或正面贡献。
林士弘领导的起义军对隋朝的灭亡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起义不仅加剧了隋末的社会动荡,也削弱了隋朝在南方的统治力量。
张善安想去投靠林士弘,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因为林士弘对张善安的投靠感到惊疑不定,害怕引狼入室,因此没有接纳张善安入城,而是将其安置在城东的南塘下扎营,以观其变。
林士弘的怀疑和敷衍,让张善安心生不满,于是便暗中策划攻城。他趁林士弘不备,突然发动袭击,成功打败了林士弘派出的军队,并纵火焚烧了豫章城外城,随后扬长而去。
林士弘遭受重创后,立即安排留守人员在豫章城修复重建城池,安抚百姓,自己不得不将率主力迁居南康。
南康古时位于今日的江西省赣州市西南。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