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放置在中间的香炉中,最后一支香燃尽,宫侍尖声唱道:“时辰到,请诸位贡士撂笔。”
侍卫奉命下场收卷,贡士们有序离场,返回住处整理行囊,马上就能在入夜前离宫。
四日后会张贴榜单,之后的几天时间他们可以回去等待,但不可离京。而这四百张卷子都会被密封好送进文华殿去,由读卷官评阅,筛选排序,并选出十份最优的试卷进呈国君。
四百张考卷,就是考官们较多也是一道庞大的工程,三天后才梳理妥当,国君心血来潮提前进了文华殿,看官员们相互传看试卷并点评。
侍读学士李连嵩捧着张卷子,目露欣赏,直接送到了最上首的苟正芳面前,“苟大人,此篇《粟政济民论》,足列前十。”
苟正芳接过去细看,笑着捋了捋胡子,“不错,留下吧。”
工部侍郎夏恒也送上去一张,“苟大人,这篇《均田兴邦策》也乃上佳之作。”
“苟大人,这篇《丰谷安民策》可得前十。”
“苟大人,此文上佳。”
接二连三的文章被送到苟正芳桌面,可还需要在这些文章中取出前十递交到国君面前。
“看来今年殿试人才济济,众卿都挑花眼了。”国君自殿外进来,文华殿内的官员忙跪下请安。
“诸卿平身吧。”
国君身形微胖,面色柔和,扫视了一圈文华殿内的官员,突然问了一句,“怎么礼部只来了个郎中,吴巍和林苁蓉呢?”
殿试阅卷向来是礼部和翰林院出的人最多,如今殿内六部都来了上官,礼部竟只来了个五品的郎中。
礼部郎中伏地回话,“禀陛下,吴大人侄子是这次贡士之一,需要避讳。”
国君显然是知道此事的,又问道:“那林苁蓉呢?他也有侄子参加了殿试?”
林家向来清流,支脉都留在老家务农,老父致仕后林苁蓉才从地方调回盛京,如今朝中只有他一人在仕。
这次回禀国君的是苟正芳,“陛下,您可记得林大人之母项氏?”
国君淡笑,“项氏还曾入宫为太后和宫妃们作画,笔精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