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点着头,琴娘坐在前头笑着说:“开铺子是想赚钱,又不是冤家,谁傻乎乎的凑到一起去?”
不像是卖肉的摊子,卖菜的摊子,能凑到一堆吸引人过来买菜买肉。
这种早食铺子一条街不同类别就罢了,两家都卖同样的包子面条恨不得隔上几条街去。
孟晚对琴娘回了个笑,“那好,第二——你们交上来的这五十两银子,我只收取其中二十两做为学费,剩下的三十两我退还给你们,当作入股你们开铺子的筹备……”
“还退给我们!”
“真的吗?”
丽娘不可思议的问:“那学手艺只要二十两?”
原本孟晚便没指着这点学费赚钱,一开始设下这五十两的门槛,也只是为了筛选真正下定决心开铺子的人来。
如今这十四人,五十两都咬牙掏了,进来后再说其中只有二十两是学费,剩下三十两是投资给他们开铺子的钱,全都欣喜若狂。
本来就已经认掏钱了,又说还回三十两,谁管是干嘛的钱,总归是又回自己手里,岂不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大家先听我说,这三十两也不是白白还给你们的,你们也听到我刚才说的了,这是我的入股资金,是有额外要求的。”
孟晚说完众人安静不少,都等着他继续提条件。
“之后三年内,你们每月都必须将营收收入,刨去本钱后,分十分之二给我。”
怕她们有的人听不懂的,他耐心解释了一句,“便是说,若你家每月赚了十二两银子,抛去成本外若剩了十两,便要将其中二两给我。”
每月给出二两银子,还是现在直接交五十两银子学,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前者。
毕竟买卖没开门,大家心里都没底,别说每月二两,就是每月她们净赚二两也知足了,不然靠家里男人卖苦力,她们给人做小工,一月也就几百文罢了。
孟晚写的文契上零零散散又补充了几条细节,如三年内不得私自传授给旁人这门手艺,对账分红的事也不许外提。
最后着重又给她们讲了一条,每月对账的时候都要账目清晰,若是故意做假账欺瞒,少给银两,那他便可以靠着这张契书与她们对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