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的话,这块肉礼条一定要好看。这是外嫁女的脸面,也是娘家的脸面,是衡量外嫁女是否孝顺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老母亲能不能享到女儿福的重要指标。
因为南辛庄没有女儿养老一说,外嫁女不承担任何养老责任,不用出钱,也不用出力,当然了,如果你自动自觉的愿意照顾母亲,那就另说了,但是世俗规矩没这样的强硬要求,一点都没有。
邓念英的母亲陈蓁是个孤寡老人,她就不讲究这个礼了。三个闺女一人给她一块肉,她得吃到猴年马月去啊?她又不用回礼。
所以,她明确说了,不要肉,折成钱给她就行。另外,她也不要酒,因为她不喝,多给她带点心,她饿了就能吃两块。再:每人给她带个猪蹄。这是陈蓁的个人爱好,她爱啃猪蹄。
现在的猪肉价格不到两块钱,礼条的重量是三到四斤,许聪聪的大姨和二姨都折成8块钱,邓念英给10块。因为许新安觉得8块钱不好看,给老太太凑个整。
邓念英还会比两个姐姐都多带一个猪蹄回去,因为老太太确实爱吃。另外再加上六包点心、两个罐头。这份节礼在八十年代不算轻。而且比许大姐和许二姐的礼都要重。
但是陈蓁看不惯许新安,并不会因为他送的礼多而有所改变。
刚结婚那年,邓念英的大姐夫还活着,他们三个连襟往那儿一坐,老太太对着大女婿和二女婿和颜悦色,到许新安这儿就一脸冷漠。
许新安寻思了一下,没觉得自己哪儿有问题,他明明做的比两个姐夫还要好,老太太看不惯他,那是老太太的问题。
后来大姐夫没了,就剩了个二姐夫,老太太还是一样的区别对待。
许新安就不怎么爱去了。许聪聪出生以后的第一年,他以孩子小,不能在路上吹风为由,没去。去年是许明明出生的第一年,这个借口他又用了一次。他不去,许聪聪也不去,他也不让许聪聪去,就是邓念英一个人回娘家。
今年,他不能不去了。
许新安叹气。
他跟邓念英商量:“要不还是你自己去,你多给咱妈10块钱。”
他觉得老太太多拿1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