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接的第一份活计,便是能源三矿报废机械设备的检修任务。
如今,刘大庆身边已经有了四个助手,尽管他们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但早已过来帮忙干活。
刘大庆并未让他们空闲下来,而是先安排他们进行设备拆解工作。
刘大庆在车间内来回走动,每当有人完成一台设备的拆解后,他就能从一堆零件里准确找出损坏部件,并且向大家讲解设备运作原理及故障成因。
对于简单修理,他会交给徒弟们练习,至于复杂的问题,则亲自上阵解决。
刘大庆的工作效率惊人,四个徒弟忙得团团转,他还不断催促:“太慢了!快点!”短短数日,三分站就成功修复了一大批装备。
虽然一些设备仍无法修复,但成果依然让张矿长十分满意。
生产会议上,看到提交的产量数据,全体成员激动万分。
设备增加意味着更高的采掘量和更多的超额产出,这对工人福利至关重要。
然而,喜悦之余,张矿长开始思考修理费用如何结算。
刘大庆这段时间一心扑在修理上,并未提过报酬问题。
张矿长心想,不能因为对方没开口就觉得可以忽略这笔账单。
毕竟这是一个机构与另一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存在无条件帮忙一说。
某天,张矿长主动造访三分站与刘大庆探讨收费事宜。
“大庆,你这儿修理分站收费标准是什么呢?帮我们修了这么多设备居然连张发票都没有送来!哎呀呀,你年纪轻,还是太谦虚了!”
刘大庆听得出愣住了: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腼腆了?
“张先生,不瞒你说,我一直忙着处理设备维修的事儿,真的把这个给忘了!”
“看看,你们来自首都那边就是专心于工作嘛。”张矿长语重心长地说:“大庆啊,这是件好事,可你是站长啦!仅仅关注现场是不够的,内务管理也得抓紧。
要是早就建立起财务部门,这些琐事还需要您操心吗?对吧?”
“嗯,还真是这么回事。”
张矿长又诚恳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