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一手看来,开医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师父折腾一辈子也就开了一间小小的医馆,还不怎么赚钱。
他觉得现在有房有地,还能靠给别人看病赚点油盐酱醋钱,就挺好的了。
至于医馆,等他慢慢攒钱攒药材,将来专门腾出来个窑洞,摆上药柜,也能勉强算个乡村小医馆了。
可杨大夫不这么想,当初从吕阳县出来那么多人,只有他愿意跟着高家一起来石楼村落户。
不仅因为他孤家寡人一个,去哪儿都一样,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这乱世之中,跟着高家人更安全。
杨大夫很欣赏刘一手,也很佩服刘长昆的为人,作为同行,他愿意跟刘一手一起把医馆开起来,造福一方百姓,也算他这把老骨头不白来这人世走一遭。
更何况高娇娇还愿意投钱,他们只需要好好干,把医馆开起来就行了。
杨大夫扳着手指跟刘一手盘算,
“我大概算了算,在桥头那块空地上盖三间房子,打一套药柜,再把制药的东西配齐,五十两银子足够了。
至于药材,咱们可以少买一点自己慢慢积攒,咱们这里靠山,山里常见药材有不少,等春暖花开了,咱们可以进山采药。
诊金药费什么的,不一定非要收钱,可以按娇娇说的,用粮食鸡蛋什么的顶账。
等攒够一定量,她帮咱们拉到城里卖掉,跟钱是一样的。
这样,舍得来看病的人就会多一些,咱们刚开始干,不求盈利,只求不赔钱,我觉得还是能做到的,你说呢?”
刘一手难以置信,
“您老刚才说五十两?我可没有五十两!您难道有?”
杨大夫哈哈笑着摆手,
“我当然也没有,娇娇有,她愿意给咱们投钱,不过要立文书,等医馆开起来后,她要收三成红利。”
刘一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激动的心都在发抖,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居然就这么落在头上了?
但转瞬他又冷静了下来,连忙问杨大夫,
“这么大的事,她一个人能做得了主吗?
高里正和姚婶子能同意吗?”
杨大夫拍了拍刘一手肩膀,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