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庶与文化
大宛国土肥沃,盛产葡萄、美酒,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地居民生活富足,文化习俗与中原截然不同,体现了西域多元文化的特点。
---
三、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朝对大宛的开拓
---
1 张骞初使西域
- 出使背景
汉武帝时期,匈奴长期威胁汉朝北疆。为了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前往大月氏寻求结盟。
- 被匈奴扣留
张骞与随行人员途中被匈奴俘虏,扣留十余年后才得以逃脱。他继续前往西域,经过大宛,最终到达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经定居于阿姆河流域,不愿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
- 带回西域信息
张骞历经十三年返回汉朝,他虽未完成结盟任务,却带回了大量有关西域地理、物产、文化的信息,为汉朝了解西域奠定了基础。
---
2 第二次出使与大宛之战
- 汉武帝对“汗血马”的渴求
张骞归来后,汉武帝得知大宛出产“汗血马”,认为此马可增强汉军战斗力,遂派使者携带黄金和丝帛前往大宛,欲以重金购马。然而,大宛国王因汉朝距离遥远,拒绝交易,并杀害汉使。
- 汉朝的两次征伐
汉武帝闻讯大怒,于公元前104年两次派兵征伐大宛。第一次因路途遥远、补给不足而失败。第二次,汉军在李广利的统领下,彻底击败大宛,攻占大宛都城贵山(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国王被迫献出名马,汉朝从此控制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 大宛之战的影响
汉朝通过对大宛的征服,不仅获得了大量优质马匹,还增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力,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
四、大宛与丝绸之路的开端
---
1 汉朝对西域的战略意义
- 军事意义
大宛的“汗血马”极大提升了汉军的骑兵战斗力,为汉朝抗击匈奴、巩固北疆提供了重要支持。
- 经济意义
大宛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