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拳馆是一家临街的铺面,超过六百平米,一楼用作学员练拳,二楼是祝爸祝妈、祝天成夫妻、祝笑笑的私人空间。
“哇,濒临闹市,这个铺面肯定非常值钱!”肖章啧啧称叹。
“我爸妈用一生的积蓄买下来的,至今还欠着一屁股债,年年都得还贷款。”祝笑笑半是骄傲、半是叹息。
“按你的说法,二楼都是你家人的私人空间,够大够宽广,那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放着这样的房子不住,反倒要去跟潘家妹子挤她的小窝棚?”肖章问。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就是个棒槌!”祝笑笑瞪了他一眼,神情变得阴沉,伤疤被揭开,有点疼。
事情得从她哥祝天成结婚后说起。
她嫂子姜芸是个会计,性格十分糟糕,斤斤计较、市侩、刻薄、喜欢背后说人坏话,驭夫之道却练得炉火纯青,把性格老实懦弱的祝天成拿捏得死死的,让他往东他不往西,让他站着他不敢坐着,武馆里好多学员甚至送了他一个“哈巴狗”的外号。
婚后没多久,姜芸把主意打到了拳馆上,不是想把拳馆占为己有,而是认为拳馆的收益太低,远远发挥不了铺面的价值。在她的不断撺掇下,祝天成找上祝爸,提出一个“合理”建议,把祝家拳馆开到三环外,腾出的铺面由自己接手,或出租,或自己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祝爸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原因并不复杂,但意义深远。
时事多艰,祝家拳的传承远不如少林、武当那么顺遂,最艰难时险些断绝,传人也并非每一个都想着把拳法发扬光大,有只想强身健体的,有想抱团取暖的,有当业余爱好的,有欲把拳法转变家传绝学的,心思各异,却也是人间常态。
祝爸手中的这家拳馆,早已在这片街区立馆近百年,就算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摘下这块招牌,一家三代人,都有把祝家拳发扬光大的雄心。可惜,这家的第四代人,基因突变,不爱舞刀弄剑,反倒轻而易举地成了科学家,年纪轻轻就在北美一家知名院校成了教授,前程远大,之后就定居在了那儿。
拳馆没了继承人,老馆主又放心不下小孙子,没办法,只能忍痛割爱,从其它支脉选了祝爸,把拳馆半卖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