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楚国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相较于秦国建筑的大气雄浑,楚国这里更注重装饰和细节。
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一家挨着一家,各类商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这看似繁华喧嚣、一片祥和的背后,秦臻还是察觉到了一些隐藏的问题。
街边时不时能看到一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身形佝偻,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无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衣着华丽、乘坐着马车的达官贵人,他们神态傲慢,招摇过市。
这些普通百姓在权贵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可怜无助。
毋庸置疑,彼时秦国百姓的生活,相较楚国百姓而言,显然更为富足安稳。
历经多日的车马劳顿,秦臻一行人终于踏入了楚国重镇下邳。
下邳素有 “楚之通衢” 的美誉,乃是楚国交通的重要枢纽,往来商贾、墨客不绝于途。
秦臻等人初至此地,人生地不熟,四处向路人打听,循迹来到了楚墨墨社。
当他们来到墨社大门前,目光瞬间被眼前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楚墨墨社,作为墨家在楚国的一处重要据点,其建筑风格处处渗透着墨家 “兼爱非攻” 的核心理念。
巨大的青铜齿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处,与精巧复杂的机关装置相互映衬,彰显着墨家精湛的技艺。
此刻,墨社之外早已是人头攒动,喧闹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人皆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既有一袭长衫、气质儒雅的文人雅士,也不乏身着简朴麻衣、神情坚毅的诸子百家门徒弟子。
他们或三五成群,挥舞着手中的书卷,争得面红耳赤;或独自徘徊,口中念念有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一时间,儒家的 “仁政” 理念、道家的 “无为” 思想、法家的 “法治” 主张,诸般学术观点交织碰撞,气氛异常热烈。
墨社之中,一众墨徒见远处烟尘滚滚,来人阵仗颇大,心中不禁暗自揣测。
待马车停住,秦臻刚刚走下马车,便有墨家弟子上前迎接,拱手行礼,恭请其入内,并禀报道,盛会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