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战役开打前,政委傅秋涛就已经提前在豫东农村地区分散囤积了足够支撑整场战役的弹药、粮食、油料等一应物资,并且详细划分好了各村、镇的职责分工,只需一声令下就能随时随地朝着指定的位置进行补给输送。
百姓们按照预案,家里有牲畜的就赶大车,没有的就推独轮车,浩浩荡荡地汇集成一条庞大的人河,朝着漯河县这个补给点齐聚而去。
这份工作说起来简单,具体操作起来却无比复杂,哪个村出多少人,一次运多大量运哪种物资,该走哪条路线才不会造成拥堵,到达目的地如何快速交割,而且还得既要快速补给又不能造成物资浪费,更不能让百姓辛苦一趟却记漏、记错了大伙儿的功劳。
好在傅秋涛绝对是这方面高手中的高手,要知道后来淮海战役期间的百万小推车就是这位大佬负责具体实施的,不然你以为开国上将是那么好当,谁都能当得上的?
按照傅秋涛制定的预案,一纵、二纵和特纵利用短短两天时间就补齐了作战所需的粮食、弹药等物资,战士们的体力也恢复到了可以继续作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