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粮票,想着今天下班后去国营粮店买点面粉,回家给孩子们蒸几个馒头,孩子们已经很久没吃过白面馒头了,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吃,眼睛都直勾勾的。
厂里的工友们也开始有了笑容,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愁眉苦脸,休息的时候工人们围在一起,聊着家里的琐事,偶尔还会开几句玩笑。
老王是厂里的老工人,他一边啃着窝头,一边笑着说:“这日子总算有点盼头了,前两年真是熬得人心里发慌。”旁边的小王点点头,接过话茬:“是啊,现在能吃饱肚子,干活也有劲儿了。”
城里的市场也渐渐热闹起来,街边的小摊贩重新摆出了摊位,卖菜的、卖肉的、卖日用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虽然物资还不算丰富,但比起灾年时的萧条,已经好了太多,老百姓们开始有了多余的钱,偶尔还能买点小玩意儿,给家里添置些新东西。
老李下班后,拎着一袋面粉往家走,路过街角的供销社时,他看到门口排着长队,原来是新到了一批布料。
他想了想,决定也去排个队,给媳妇儿扯块布做件新衣裳,媳妇儿已经好几年没穿过新衣服了,总是缝缝补补,穿得破破烂烂的,老李心里有些愧疚,想着这次一定要让她高兴高兴。
回到家,媳妇儿正在灶台前忙活,孩子们围在桌边写作业。老李把面粉放在桌上,笑着对媳妇儿说:“今天发了工资,买了点面粉,晚上蒸馒头吃。”
媳妇儿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低下头,轻声说:“省着点吧,孩子们还得上学呢。”老李摆摆手:“没事,日子好过了,咱也得让孩子们吃点好的。”
晚饭时,桌上摆着一盘热腾腾的馒头,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老李和媳妇儿看着他们,心里也暖洋洋的。
灾年过去了,日子总算有了起色,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但至少有了希望。老李想着,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深了,老李躺在床上,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