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期许:“陛下深谋远虑,又有如此得力的臣子辅佐,大明定会越来越好。只是这过程中,还需多多留意各方动向,及时应对。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新政触动多方利益,必然会有诸多波折。那些豪门勋贵,向来享受着特权,新政推行,他们首当其冲利益受损,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徐妙云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陛下所言极是。但我们既已决定推行新政,便不能退缩。这些年来,朝廷财政日益紧张,百姓生活困苦,若不改革,大明的未来堪忧。”
朱棣握紧拳头,语气坚定:“不错,朕意已决。若有人敢公然反对新政,妄图从中作梗,朕绝不姑息迁就!”
此时,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返回武英殿。朱高炽一脸忧虑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刚刚想到,新政推行,可能会引起一些勋贵武将的不满。他们手握兵权,若是联合起来抵制新政,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神色一凛,沉思片刻后说道:“高炽,你担忧的不无道理。但朕也并非毫无准备。朕会先安抚好那些忠心耿耿、深明大义的勋贵武将,晓以新政对国家、对他们自身长远利益的好处。对于那些妄图兴风作浪的人,朕会提前布局,掌控他们的动向。必要时,会采取雷霆手段,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太子妃张妍说道:“陛下,儿臣觉得也可给那些勋贵一些出路。比如在新政推行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商业、实业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能在新的领域中获取利益,以此减少他们对新政的抵触情绪。”
徐妙云微微点头,赞同道:“太子妃这个想法不错。勋贵们若能看到新政给他们带来新的机遇,或许会减少反对的声音。可以挑选几位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的勋贵,先与他们私下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再对症下药。”
朱棣看向朱高炽:“高炽,此事就由你去办。挑选几位合适的勋贵,与他们好好谈谈。既要表明朕推行新政的决心,也要让他们看到新政带来的好处。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分寸,不可泄露过多机密。”
朱高炽领命道:“儿臣明白,儿臣定会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