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转过身,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天色已晚,你回去休息吧。此事重大,明日早朝,我们再与群臣商议具体细则。”
朱高炽行礼告退:“是,父皇。父皇也早些安歇。”
待朱高炽离开后,朱棣独自站在御书房内,眼神深邃而坚定。他深知,这场蒸汽技术的变革之旅充满未知,但他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大明踏上一条前所未有的繁荣之路,让大明的光辉照耀更远的地方 。
次日清晨,早朝之上,朱棣端坐龙椅,目光扫视群臣后,大声说道:“昨日朕去了工坊,见识了蒸汽技术的神奇之处。朕意已决,要在我大明大力推广此项技术,众爱卿可有什么见解?”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李时勉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老臣以为,新技术的推广虽有其益处,但也不可操之过急。我大明向来以农为本,若贸然推广蒸汽技术,大量百姓弃农从工,恐会影响国家根基啊。”
朱棣还未开口,朱高炽便站出来说道:“李尚书,朕理解你的担忧。但推广蒸汽技术并不意味着要百姓弃农从工,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影响国家根基,反而能让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户部尚书周新也出列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有理,可推广蒸汽技术所需资金庞大,国库虽能拿出一部分,但长期来看,恐难以为继啊。”
朱高炽微笑着回应:“周尚书,关于资金一事,父皇已决定从国库拨出专项资金,同时,本宫也建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对投资蒸汽技术相关产业的商人给予税收优惠,如此既能减轻国库压力,又能汇聚各方力量助力技术推广。”
这时,工部侍郎王佑面露难色道:“太子殿下,陛下,虽说蒸汽技术前景广阔,但目前懂此项技术的人才稀缺,这大规模推广起来,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朱高炽胸有成竹地说:“王侍郎不必担忧,本宫已计划在京城及各地学府开设蒸汽技术相关课程,聘请能工巧匠和学者授课,大力培养新式人才。并且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更多人投身其中,相信假以时日,人才短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