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这说明我大明国威远扬。那可有遇到什么棘手之事?”
解缙微微皱眉,说道:“倒是有个别国家,对我大明心存疑虑,担心我大明此举有扩张之意。臣虽尽力解释,强调我大明是为了友好交流,但他们仍有所保留。”
朱棣冷哼一声:“哼,这些小国,目光短浅。朕之意,不过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徐妙云轻声说道:“陛下息怒。毕竟他们对我大明了解有限,心存担忧也是人之常情。日后多加强往来,增进了解便是。”
朱棣点点头,看着解缙:“解爱卿,你此次出使,对各国国情可有了解?”
解缙连忙说道:“陛下,臣一路上仔细观察,对各国国情、风土人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了一定了解。臣已整理成详细奏章,呈于陛下。” 说着,从怀中掏出奏章,递给一旁的太监。
朱棣接过奏章,翻看了几页,满意地说道:“解爱卿用心了。这奏章对朕大有帮助。如今,朕有意与各国开展贸易,你觉得如何?”
解缙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举可行。与各国通商,既能促进我大明经济繁荣,又能增进彼此友好关系。不过,在通商之前,还需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朱高炽在一旁说道:“解大人所言极是。儿臣觉得可在沿海地区设立专门的通商口岸,派遣官员管理,规范贸易往来。”
朱棣点头赞同:“高炽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和礼部商议,制定出具体方案。”
“是,父皇。” 朱高炽应道。
朱高煦突然说道:“父皇,儿臣觉得通商虽好,但也不可不防。那些蛮夷之国,说不定会在贸易中耍手段。”
蓝玉也接口道:“殿下所言甚是。我大明水师虽强,但也需加强沿海防御,以防不测。”
朱棣看向郑和:“郑和,你对航海之事最为熟悉。此事你有何看法?”
郑和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在通商口岸可驻扎水师,加强巡逻。同时,我们的商船也可配备一定的护卫力量,确保航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