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氤氲中,他们的身影模糊成一体,只有偶尔溢出的喘息证明这不是一场梦境。远处传来几声蛙鸣,更显得这方小天地的静谧。林依的指尖划过唐泽沾满水珠的胸膛,心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形状--温热、湿润、令人窒息却又甘之如饴。
泡完温泉后,两人裹着酒店提供的柔软浴袍,踩着拖鞋,沿着温泉酒店古色古香的回廊慢慢踱步。温泉的热气还萦绕在肌肤上,让两人的脸颊都泛着淡淡的红晕。林依的发梢还滴着水珠,在走廊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他们来到酒店附近一家老字号的跷脚牛肉店。店面不大,却透着浓浓的烟火气。红木桌椅被岁月打磨得发亮,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这家店的百年历史。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们入座,很快端上冒着热气的铜锅。鲜嫩的牛肉片在滚烫的浓汤中翻腾,配着老板特制的蘸料,香气四溢。唐泽又要了瓶当地特酿的米酒,琥珀色的液体在瓷杯中荡漾,与林依的唇色相映成趣。
跷脚牛肉:一锅煮沸的江湖,千年传承的人间至味。
在川蜀大地的烟火巷陌里,有一种味道,它不似火锅那般霸道张扬,也不像串串那样市井喧嚣,而是以温润醇厚的姿态,悄然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它便是跷脚牛肉,一锅煮尽江湖气,半碗盛满人间情的川味珍馐。
源起乐山,一锅汤里的百年沧桑。
跷脚牛肉的传说,要从百年前的乐山说起。相传清末民初,乐山苏稽镇的码头工人和纤夫们终日劳碌,却囊中羞涩,只能捡拾屠户丢弃的牛杂碎,辅以草药香料熬煮成汤,既能饱腹,又能祛湿驱寒。因条件简陋,食客们常蹲坐在矮凳上,一脚跷起,故而得名“跷脚牛肉”。
谁能想到,这最初属于劳苦大众的“下脚料”,经过时光的熬煮,竟演变成了一道风靡巴蜀的经典美味?如今的跷脚牛肉,早已褪去粗粝的外衣,以鲜香醇厚的汤底、嫩滑爽脆的牛肉和牛杂,成为川菜江湖里的一股清流。
一锅好汤,是跷脚牛肉的灵魂。
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跷脚牛肉的精髓,不在肉,而在汤。一锅上乘的汤底,需以牛骨慢煨数小时,其间加入白芷、砂仁、草果、桂皮等二十余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