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打个折,四块五,行了吧?”赵晨笑眯眯地说。
    李守义拿着四块五毛钱,望着赵晨将古董小心翼翼地装进麻袋,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心中暗赞这小子头脑灵活。
    这让李守义对赵晨越发感兴趣,有这样灵活的头脑,却甘愿投身于收古董这一行,其中必有蹊跷。
    他决定将赵晨的事记录在日记中,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
    “老王,吃饭没?”李守义看到路过的文物鉴定专家王教授,打了声招呼。
    “吃了,那个收古董的小子,下次来了,让他去我家一趟,我那有几件老物件。”
    “行,我告诉他。”李守义扶着王教授到一旁的长椅上坐下,张大爷也过来帮忙。
    两位老者坐在长椅上,聊着天,丝毫不在意春日的微风,或许他们已经历过无数的春秋,早已习惯。
    ……
    巷子里,赵晨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大声吆喝着:“收古董了~收老物件,收书画瓷器,收玉器和青铜器~收古董了~”
    天空中飘着柳絮,街道因行人稀少而显得格外宁静,自行车自如地穿梭在巷弄间,两旁的建筑古朴典雅,电线杆和电线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过往的行人若是有古董要卖,便会喊住赵晨,让他停下。
    收古董这行,过去也叫“寻宝”,分为两类,一类专收高价值古董,这类人多出没于富贵人家,行事颇为隐秘。
    他们往往带着古籍善本,到富贵人家中展示一二,然后静待鱼儿上钩,再用古董换取更多珍贵之物。
    这类人,只走富贵巷,不入寻常家。
    而另一类,则专收民间古董,走街串巷,凭的是一双慧眼和一口好口才。
    后来这行逐渐式微,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寻宝”的新风尚。
    但即便如此,也鲜有年轻人愿意投身其中,都觉得这行当既辛苦又不体面。
    重生前赵晨本是西安古城博物馆的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员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文物出土或是博物馆花几十上百万从外面把文物买回来。
    而自己这一辈子都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兢兢业业的拿着那点微薄的死工资,如今重活一世,自然不会浪费脑子里的知识和记忆,必须先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政世间我被毒蛇咬成了修仙者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我有一卷度人经穿越到星际文明世界白手起家当世界迎来新生克系执法官都市之校园异能王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