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正式启程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二十。
前年的九月出征,在羌城过了两个除夕,耗时不到两年的这场战事总算是迎来了凯旋之日。
去时肩负家国重任,来时归心似箭,都是行程匆匆,谁都想早点见到家中妻儿,没人想在路上耽搁时间。
四月二十七,大军抵达京师。
得胜之师浩浩荡荡,旗帜蔽日,甲胄生辉。
谢珩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端肃威严。
都城的城门大开,百姓夹道欢呼。
景帝率领文武大臣亲自出城犒赏三军,并和太子亲自为将士们倒酒。
景帝素来是个温和宽厚,平易近人的皇帝,就连文武大臣们,只要不是犯下贪污和草菅人命这等大罪,景帝也从来都是宽宥待下。
若不是犒赏三军的机会,大多数中层和底层士兵可能这辈子也见不到圣上和太子,更别说喝到皇上和太子亲自给他们倒的酒。
景帝知道这种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这场犒赏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他和太子父子俩手都酸乏了,也将这场犒赏眷顾到每一个在这场战事中浴血厮杀活下来的士兵。
倒完酒,就是实打实金银财物的奖赏了。
这是太子出的主意,高层将领可以回宫或在次日的朝会上再慢慢封赏,可是底下的士兵,大多眼界和见识都比较浅,两年厮杀下来,你不让人家立刻见到真金白银的奖赏,心里肯定又惦记又不踏实。
因此,景帝出城的之前,提前命户部准备好了十几箱的银两铜钱。
功名册就在谢珩手上,谁赏多少,铁板钉钉,谁也改变不了。
国库丰盈,打败匈奴扬大晋国威,景帝心中更是高兴,直接将每个士兵的商银加倍。
几十个中级将领,在那根据功名册分银子赏钱,需要封赏官位的,则要在朝会上另议。
大军是午时初进城,午时末开始犒赏三军,又是倒酒又是赏钱,一直持续到酉时末才结束。
领到银子的士兵兴高采烈的回家和家人团聚,这笔钱可是够给家里人买好些东西、也够他们好几年吃穿不愁了。
天色已晚,这个时候再把将领们叫到宫里办什么庆功宴的话,有点太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