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当他真正听到这个数字时,还是不禁感到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这个数字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多。
而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李长庚,在听到这个数字后,脸色明显地缓和了下来。他似乎松了一口气,然后连忙开口说道:“致远啊,看来这个数字确实不假啊。”
张好古看着李长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如假包换,李大人。如果您不相信的话,完全可以亲自去工厂做个调查。毕竟,我们上报的这个数字这么大,只要一查,自然就能知道是真是假了。”
新工厂的建立无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众多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却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工人的招聘相对容易,毕竟劳动力市场相对充裕,但技术人员却是凤毛麟角,千金难求。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别无他法,只能下定决心自己培养人才。
周口店研究院办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刻不容缓。时间紧迫,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张好古紧接着表示,办学所需的费用和场地,研究院将自行承担,无需朝廷负担。然而,教员的问题却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广招天下英雄豪杰,让他们担任教化之职,为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温体仁听张好古如此这般地讲述,心中暗自思忖:皇帝既然没有发话,显然是对张好古的提议持支持态度。否则,以皇帝的个性,绝不会在这种场合保持沉默。
想到这里,温体仁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开口说道:“办学固然是件好事,然而,依张致远大人的身份来说,似乎略有不妥。张大人年纪尚轻,而且为官时间也不长,恐怕难以担当此重任啊。要想办好这所学校,非得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来主持不可。”
温体仁如此行事,显然是想要摘取胜利的果实,将原本属于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并安插自己的亲信来掌控局面。如此一来,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都会成为他的人,这种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妙。
张好古自然不会听不出温体仁的意图,他深知若让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