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之地,九叔起了想要拜访一番的心思。
    只是九叔还没到地方,路过卫河时发现当地的百姓人心惶惶,仿佛受到了惊吓。
    卫河这条河到了现代,已经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沟,水流量很小,多作为排水之用,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它。
    可在民国初年,还是很热闹的,帆船点点,渔歌互答,商贾乘船来往于中原和京津两地,一派繁忙景象。
    卫河,这条流淌千年的古老河流,其名源于春秋时期,彼时此地属卫地,故而得名。它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最初,卫河为黄河故道,河道几经更迭,在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织雕琢下,逐渐形成现今模样。
    东汉建安九年,曹操为北征邺城袁尚,开启了白沟水运工程,遏淇水入白沟,使其成为连通粮道的关键水运通道,为军事胜利奠定基石,也开启了卫河航运发展的序章。
    隋代,隋炀帝大业四年,出于巩固北方政权、远征高丽之需,在黄河以北利用曹魏白沟故渎,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永济渠,卫河作为永济渠重要河段,水面宽阔,深可通舟,贯通南北,连接黄河与海河流域,南通黄河、洛阳、长安,北达涿郡,成为隋代大运河关键一环。
    至宋代,黄河北浸,与永济渠长期合流,泥沙淤积,河道多变,永济渠改称御河。北宋时,国家仰仗江南漕粮,御河上岁发纲粮近百万石,漕运依旧繁忙,维系着王朝运转。
    明代,卫河之名正式确立,虽不再是京杭大运河主航道,却依旧承担着河南、河北赋银贡粮与京津杂货运往京师的重任,航运往来不息。
    清代,朝廷视三藩、河务、漕运为国家要事,卫河作为水运航道,除运输田赋外,商船云集,码头上货物装卸不停,一片繁华景象。
    民国初期,卫河失修,河床淤积,码头坍塌,船只破旧,航运渐趋衰落;1937 年日寇入侵,在航道布设沉船、桥桩,卫河航运彻底中断,陷入死寂。
    直至 1945 年,魏县、大名解放,冀南三专署成立卫运河河务局,清理航道,发放贷款扶持水运,卫河航运才重获新生,再度扬帆起航。只是后来被维护成本更低也更方便的铁路替代,就没再费心费力清淤维护了。
    按道理来说,一个需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惨死重生,嫡女改嫁将军后杀疯了饥荒年让我啃树皮?笑死,我有满仓粮四合院:何大明的重来人生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天生凤命?捡到的夫君是幼帝武神归来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情难自禁,京圈太子对她上瘾回国后,前夫追妻追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