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召见使者李重信,冷冷问道:“阁下求见本将军,不知有何贵干?”
李重信道:“我家大王深感李将军将才难得,特派鄙人来做说客。”
李士彬眉头微凝:“莫非想劝降本将军?”
“正是!”李重信直言不讳,“将军若能归顺大夏,夏王向将军保证,荣辱与共,绝不相负!”
李重信说完,顿了顿,继续游说:“大宋崇文抑武,文人主政,将军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屈居金明寨中,甚至还处处遭到大宋朝廷的猜忌,一不小心,人头落地。”
“我大夏则不同,夏王一向任人唯贤,将军若能归顺,定能大展拳脚,岂不胜过当下?”
“更何况,将军乃是党项人。”
“难道没听说汉人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说完了吗?”李士彬听后,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来。
他固然知道大宋崇文抑武,防武将犹如防贼。
可他也不想做卖国贼,留下一世骂名。
更何况,包拯对他如此信任,他怎能辜负包拯的知遇之恩?
“将军——”李重信不想李士彬对大宋如此忠心,眼下招降失败,他自然不愿就此放弃,还想再争取一下。
李士彬正色道:“休得多言,我与李元昊逆贼不共戴天,来人,将此人拿下,立即斩首。”
李士彬也不傻,虽然包拯信任自己。
可士兵对他的怀疑之心并没有完全减退。
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不当机立断,斩了西夏来使,无疑是把自己陷于众矢之的。
唯有斩了使者,方能彻底稳定军心,获得三军将士的信任。
当然,这也是为了表明他和李元昊不共戴天。
果然。
李重信被斩之后,士兵对李士彬再无猜疑。
包拯心里也颇感欣慰。
李元昊得知此事后,大怒不已,不想李士彬如此棘手。
“相国,反间计和诱降计均以失败告终,为今之计,又当如何?”李元昊询问马元。
马元道:“可再行诈降计!”
挑选党项老部族士兵,谎称李元昊残暴不仁,愿归顺大宋。
李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