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表示支持奥斯曼帝国,但强调和平解决战争才是首要任务。】
俄罗斯作为巴尔干联盟的幕后推手已无意调停,而德国、英国和法国也只是表面上呼吁和平,并且暗地里各怀心思。
德国与英国在汉斯的主导下,秘密利用其在巴尔干联盟内部的棋子——希腊,以图牵制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
法国则认为当前战争准备尚不充分,不愿卷入可能引发列强大战的巴尔干冲突,因此选择袖手旁观。
在列强各怀鬼胎的同时,奥斯曼帝国的败势愈发明显。
希腊海军的封锁使得欧洲与亚洲的联系被切断,陆地上则节节败退,最终退守至君士坦丁堡附近,在查塔尔贾一带构筑防线,勉力抵挡保加利亚的狂攻。
终于,1912年6月,在列强的调停下,奥斯曼帝国接受谈判,派代表前往伦敦,以结束战争。
“哈,和平条约?这分明是投降书!这些该死的政府官员,我决不会放过他们!”
“恩维尔贝伊,请冷静!”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场战争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