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6)页
    隆庆三年初,隆庆帝下了一道旨意,宣布大明朝文武官员的俸禄,全部走大明股份钱庄的账户,并且不再折色,全部发放钱庄银票。
    第一步试点,是京官,等之后,再推广到其他地方。
    如果官员的俸禄发放顺利的话,以后包括宗室皇亲,各卫军饷等等,也全部采用钱庄银票的方式发放。
    这个消息一公布,京官上下,全都是拍双手欢迎。
    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可不只是少的问题。
    洪武二十五年改革后规定,以米粮作为俸禄发放的唯一内容,并将 “岁给” 改为 “月支”。
    但是等到永乐时期,就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制度,此后各朝又不断调整米钞比例,还有米折物的情况,如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
    悲剧的是,这个折色,标准还明显低于市场价,且不考虑官员实际需要。
    比如一匹布官方定价略多于 13 石米,但当时布价最高 4 钱一匹,一石米为 3 钱左右,折支时一匹布以将近 4 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官员,高出市价近十倍。
    这还算是好的,如果是折大明宝钞的话,哪怕是在永乐盛世,这个大明宝钞也是贬值的厉害,等到后面的皇帝,更是差不多等同废纸了。
    换句话说,明朝官员的俸禄,不但是很低,并且还要被朝廷克扣掉一块。
    最后,哪怕是这样,明朝官员的俸禄,还可能被拖欠!如明人王琼在《双溪杂记》记载 “京官折俸四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
    总之,明朝官员要依赖俸禄过日子的话,真得会很悲哀的!
    有名的,不用说了,比如海瑞等等。
    如今,隆庆帝这道旨意发出来,官员俸禄改为钱庄银票,以当下钱庄银票的信誉,那就等于说是,官员的俸禄,就能实打实地拿到手了!
    虽然很多官员并不依赖于俸禄,可是,这俸禄能如实拿到手的话,谁会不开心?
    也就是苦了钱庄的雇员,对私业务一开,那就要忙死了。不过好在这种都是统一的开户等等,比起相同数量的民间来开户,也还是要省一些功夫的。
    对钱庄本身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信誉会进一步加强,钱庄内的资金也会增厚。
  
第(1/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道界天下综影视之反派也是要过日子的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方羽唐小柔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海岛军嫂美又飒,高冷少校领证了重生1960,我在山沟里攒下万亩良田天真烂漫茶室通兽世,她靠茶艺抚慰毛茸茸暴躁君主官道之绝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