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就摆在眼前,魏人此番入侵韩国,一共调集了十五万大军,这并不是其全部实力,一旦战事不利,以魏国的国力再征调十五万人也不是难事。
之所以没有倾举国之力,魏人在等待浩瀚国的进展,同时也在等待与赵宋联军同步。
赵宋联军向北集结,目标虽然是燕国,但耍了个滑头。
所谓赵宋联军,其主力也只有赵军,而宋军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些人马,行军到一半就停留在赵国东部,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牵制齐国的注意力。
真正攻打燕国的是赵晋联军,为什么非要耍这么一出,是魏主的主意,就是防齐国的同时,要给晋国施加压力。
魏主的潜台词是,再头脑发昏,连你一块灭了。
一年前,因为萃华宗和道门联合施压,欧阳菁华被迫让出了皇位,晋国皇室恢复了统治。
新上位的晋主骨子里是不想与魏国结盟的,他更惧怕萃华宗,也更倾向于与燕国交好,在萃华宗和道门同时插手的情况下,原来的隐世宗门云山离火门已经无法左右晋国皇室。
可魏主无法容忍这样的变化,一方面请求道门继续施压,另一方面不断威胁晋主。
就在这个时候,修士之间发生了可怕的盘龙山大战,参战的几方都被打残了,晋国皇室似乎也无人再理会。
魏国势力、云山离火门同时趁虚而入,晋国皇室彻底丧失对国家的控制权。
云山离火门之所以能容忍魏国势力,特别是白家的存在,除了利益交换,根源还是在于道门,离火门根本得罪不起道门。
这也是为什么燕国会头脑发昏到晋国求援的原因,实际上盘龙山之战后,一切都变得不可捉摸。
魏主精明,越是不可捉摸,就越能浑水摸鱼,这才有了赵军裹挟晋军联合进攻燕国的计策。
而宋军的主力正在分成小股向国土西南部集结,他们的目标显然是韩国。
看清楚了这一切,郑九便知道了接下来该怎么做,扼守咽喉要道,在韩国战场拖住、拖垮魏军,甚至还要加上随之而来的宋军。
难度非常之大,只能尽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