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的记录更是细致入微,从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配比,到煎药的火候与时间控制;从针灸穴位的精准定位,到行针的手法与频率,都一一呈现。他记得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药材,在这场与疫病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金银花需用十五克,连翘十二克,板蓝根二十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次尝试与摸索。煎药时,先用大火将药汤煮沸,再转小火慢炖,让药材的药效充分释放,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多一分则药效可能被破坏,少一分则药力不足。针灸时,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成为激发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关键,进针时角度要精准,以四十五度角缓缓刺入,行针时采用提插补泻的手法,频率控制在每分钟六十次左右,力度要适中,太轻则无法激发穴位的功效,太重则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
而在心得体会部分,沐泽真情流露,写下了自己面对患者痛苦时的焦急。当看到那些被疫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村民,他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焦急感填满,恨不得立刻找到治愈的方法,让他们摆脱病痛。找到治疗思路时,他的欣喜若狂也跃然纸上,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突然看到曙光的激动与兴奋。治疗过程中的忐忑与坚持,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每一次调整治疗方案,他都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的判断有误,可他从未放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医道的执着,一路坚持了下来。
经过数日的努力,他终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册,封面上郑重地写下“清平疫病医案录”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仿佛承载着他这段经历的厚重与意义。
完成册子后,沐泽怀揣着它,来到家族议事厅。议事厅里,气氛庄重而热烈。厅内装饰古朴典雅,四周墙壁上挂着家族先辈们的画像,他们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这场即将开始的分享会。长辈们早已入座,他们身着整齐的服饰,神色中既有对沐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