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种冰封的潜在威胁,海底城在李月的命令下开始开辟通讯渠道。全部挖掘地底隧道难度太大,唯一合理的交流方式就是玻璃船。同时还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立灯塔。
巨型岛屿上有煤矿,还是冶炼基地,如果冰封起来,2号星的工业之火就会被彻底熄灭。好在冶炼本身就是高温,只要稍微搬入地下,距离地表近一些也不会受到冰封影响。
冰封开始的时候,海面上运输矿石已经行不通。不过海底依然有活水,可以建造码头,装卸物资。从巨型岛屿上打洞到千米的海底对于雷猿来说不算难事。
有星巢的技术支持,巨型货梯很容易就建造起来。煤炭也可以在巨型岛屿上就近取材。冶炼设备全部搬入50米的地下。利用50米厚的大地来抵御严寒。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冰封到来的速度并不快。李月在得知情况后,就开始下令按照冰封时期面对的情况进行工作。所有的运输任务都会在海底,所有雷猿都在海底城河地下活动。
1号雷猿星也不是一帆风顺,很快就有了高温警报。原来之前刚发现行星的时候是行星的冬天,夏季到来之后,行星表面的温度会上升到50度。人类肯定无法生存。
雷猿倒是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但是植物不行。农场的植物只能种植两季,这就需要仓库存储过夏的粮食。地下城的构思也成了之后的发展方向。
毕竟50度的高温,粮食也更难保持。地下足够凉爽,粮食存储在地下城自然毫无问题。地下城和地下城之间,也同样用地道进行连接。跟冰封的海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