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前方是一个玻璃窗,然后是控制器。控制器能控制反重力装置的反重力强度,强度越大飞的越高。飞行器的尾部和侧翼还有几个喷口。
粒子发动机的类似吹风机,只不过是用电磁力喷射粒子。1立方厘米就有用不完的粒子。一个超微型聚变发电机就可以提供用之不竭的安全电能。
飞行器是按照行星内设计的,简陋的四处漏风的外壳,连高空都去不了。超过几百米,飞行器上的供热装置就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巨大的风压变化也会让乘员非常难受。
载具公司除了反重力装置都能提供。为此李月特意建立一个反重力装置的工厂。用立体打印技术,加上足够的金属,很快就会有无数的立体打印设备可以使用。
金属立体打印设备可以打印任何零件,原理就是从6个方向同时挤压形成需要的工件。制造反重力装置的工厂完成后,飞行器的数量就开始增加。
1号行星有了飞行器,继续稳定发展。原来是需要修建道路才能到达相应区域。有了飞行器可以直接飞向想去的地方。飞行器上雷猿眼神犀利的四处巡视。
找到湖泊后,飞行器就会降落,然后就近取材开始建立村落。有淡水就能维持生存,食物通过运输也能完成。好在有湖泊的地方比如有树木。
一架飞行器能装6名雷猿,10架飞行器就能运来50人。一个村落50到100人就可以运转。李月也不要求每个村落都满员。李月只要把一定数量的雷猿带到相应位置自行发展就行。
1号星上陆地海洋面积相同,更多的是湖泊。开始的时候雷猿的生存空间比较少,有了飞行器,雷猿的生存空间就可以快速扩展到所有湖泊附近。
每天1千雷猿都可以分散到20个区域,如此快速的分散到大量的区域。接下来就可以慢慢的等待,分散到整颗行星后,雷猿的生存空间极大自然可以更快的发展。
几十天的时间过去,新城市已经建立完成,大量的雷猿进驻其中。农田的粮食也收获一批。第二批也播种下去。有鱼、有肉、有粮食,雷猿现在食物充足,更是频繁繁衍。
雷猿出生后就开始快速成长,2个月的时间,小雷猿就长成人类婴儿1岁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