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制造必须在星巢基地外面进行,剩下的飞船都是边角料,星巢基地内部制造。星梭级护卫舰上有减压室,建造减压室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多建造几个。
海底城的基础建造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扩建。通道的大小都是3米高2米宽,长度都是5米长。海底城建造的时候,增加的房间都是50米宽50米高,10米高。
统一的规格可以方便海底城的建造,建造的时候这些空间都会有相应的作用。包括居住区,休闲区,工业区,仓储区。这些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雷猿们都安静的生活在这里。
这里是深海,却不影响雷猿居住。雷猿是星巢基地培育出来的,都能常年在太空中自然生存,深幽海底跟宇宙空间相比差不多。毕竟飞船上也有人工重力和模拟自然光。
海底城有了雏形后,地下二层紧跟着建立起来,和地下一层不同,地下二层中间是50米边长的空间。周围则是八个空间,跟一层不同,二层中间直接安装一个护盾生成装置。
护盾生成装置是海底城的必要防护,就算没有外敌入侵,也能应对天灾威胁。防御外敌是护盾的本质,应对天灾也是如此,只要护盾打开,就可以将海底城和整个行星直接隔开。
海底城的建立消耗1个月时间,这段时间1号星上的雷猿产生了更多的后代。2号星上又多开发十几座岛屿。岛屿上都有雷猿建造的木屋和一些生活设施。
李月依然在海底城,海底城已经扩展到五层,海底城西南角的海底淤泥都被挖空。露出淤泥下面的金属原矿。有几百名穿着动力装甲的雷猿在这里拣取原矿回到海底城。
有传送门的原因,海底城可以直接联通到岛屿上。原矿也可以直接运回1号星进行冶炼。2号星没有足够的燃料,发现的木材都留着建造木屋。
海底城的入口位置修了一条通往矿区的路,雷猿们穿着动力装甲走一趟也就十几分钟。雷猿们来来回回的搬运到是入口位置,等到存储到一定数量后,在通过减压室运入海底城。
减压室是电力维持,聚变发电机很少的燃料能用很久。水可以直接电解成氧。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