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温度没有那么冷了,年纪大的刘婆婆也经常跑过来串门,如此就不用于心月专门找人过去喊她过来吃饺子了。
不过顾家的那份,还是要安排送过去的。
那边住的地方比较简陋,除了能睡觉,吃的、喝的都不敢往那边存,万一被发现,可就麻烦了。
老人家的饭量小,一个人最多三十个饺子,也就是一盘,于心月自己差不多也是这个量。
六个人加起来的总饭量,也不过二百多个饺子,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做好了。
“婆婆,吃饺子了。”煮熟的第一碗,便先端给了刘婆婆。
“好好好。”刘婆婆接过搪瓷碗,碗里面是一个个胖乎乎的冒着热气的饺子,看着就很好吃。
“辣椒要吗?”于思远把不远处的辣椒递了过来。
“少要点吧。”在于家吃饭的次数多了,刘婆婆也练就了一张能吃辣椒的嘴巴。
太多太辣的她无福享受,少吃点还是可以的。
第二锅捞出来的,于心月让于思远送到了牛棚,给顾家老两口子吃。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顿饭的功夫,时间来到了两点半,这个季节的天气不冷不热,穿个单薄的衬衫刚刚好,爱穿裙子的女同志们,也开始拿出她们压箱底的布拉吉了。
不过这些都与于心月无关,毕竟她是一个从小就不喜欢穿裙子的人,裤子就挺好的,起码挺方便的。
…
日子平凡而又朴实的过着,很快到了农历四月份,麦子收获的季节。
每年的这个季节,整个靠山村的人都要忙活起来,都要为麦收努力。
当然于心月跟柳青青也不例外,于思远则又接过了做饭的任务,至于送水就不用了。
姐妹俩都有随身带的水壶,煮好的绿豆水往里一灌,差不多就够喝了。
天热的时候,这玩意不能喝的太多,不然到时候割麦子,一会儿跑去厕所,一会儿跑去厕所,那就太麻烦了。
这里是乡下,不能跟后世的环境相比,根本没有现成的厕所,都是找个隐蔽的草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