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竹条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断裂。特别是在搬运比较重的东西时,像装满石头的箢子,底部的竹条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而断掉。这就像小朋友们用铅笔写字,写得太多了,铅笔芯就会断掉一样。
另外,箢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当要搬运很多体积大的东西时,比如大冬瓜或者大南瓜,箢子可能装不下或者只能装一个,这就不太方便了。
村子里有个聪明的小男孩叫小竹。他看到箢子的这些问题,就想办法来改进它。
他发现箢子容易发霉的问题,于是他找来了一种桐油。他把桐油均匀地涂抹在箢子的内外表面,就像给箢子穿上了一层防水的铠甲。桐油可以隔绝雨水和空气,这样箢子就不容易发霉了。
对于竹条容易断裂的问题,小竹发明了一种加固的方法。他在箢子的底部和把手与身体连接的地方,用细麻绳紧紧地缠绕几圈。这种麻绳就像箢子的绷带一样,当竹条受到压力时,麻绳可以分担一部分力量,让竹条不容易断裂。
针对箢子容量有限的问题,小竹重新设计了箢子的形状。他把箢子的身体部分编织得更高一些,而且把底部编织得稍微大一点。这样,箢子的容量就增加了不少,就像给箢子做了一个扩容手术。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简易的箢子呀?这可有趣了呢,不过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指导哦。
首先,我们要找一些废旧的竹筷或者冰棍棒。如果是竹筷的话,可以多准备一些。
然后,拿一个小碗倒扣在桌子上,这将是箢子的底部模具。开始用竹筷或者冰棍棒围绕着这个模具编织底部。可以把它们交叉着摆放,然后用胶水或者小细绳固定。
接着,等底部编织好后,我们可以慢慢地把竹筷或冰棍棒向上编织,编织成箢子的身体部分。在编织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网格的大小。
再用两根较粗的竹筷或冰棍棒制作把手。把把手固定在箢子身体的两侧。
最后,用彩笔给箢子涂上颜色。这样,一个简易的箢子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