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虽然通过科普讲座让一部分村民对清洁能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很多村民认为清洁能源设备安装复杂、维护成本高,担心会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消除村民的顾虑,叶立航和吴林决定亲自上门,为村民们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他们带着清洁能源设备的模型和宣传资料,走进每一户村民的家中,耐心地回答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村民在听完讲解后,仍然表示对清洁能源不感兴趣,认为还是传统的能源使用方式更加方便和可靠。还有一些村民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在了解到设备的价格和安装费用后,就望而却步了。
在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资金的短缺让他们陷入了困境。尽管四处奔走寻求政府补贴和企业赞助,但所筹到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他们不得不考虑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但在乡村地区,融资的机会少之又少。
为了节省成本,叶立航和吴林开始尝试与一些小型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商合作,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设备。然而,这些小型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设备在使用不久后就出现了故障,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在设备安装和维护上,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自己在摸索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一些复杂的电路连接和系统调试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不得不反复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
而且,由于他们对设备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与供电部门的协调也进展得十分艰难。供电部门对于清洁能源接入的审批流程十分严格,需要提交大量的资料和报告。叶立航和吴林为了准备这些资料,常常加班到深夜。
但即便如此,审批的进度依然缓慢,让他们感到十分焦急。同时,供电部门对于清洁能源接入后的电网稳定性也存在担忧,需要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家庭方面,孩子在学校因为父母的忙碌而感到失落和孤独,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老师多次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