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轻轻摇了摇头,唇角带笑:“并未。她常与我们一同品茗闲谈,相处十分融洽。”
盛老太太轻叹一声,神色略显凝重:“华儿,你宥阳大老太太临终前,托付我为淑兰寻一门好亲事。可这东京城里的权贵世家,哪个不是眼高于顶?何况淑兰又曾有和离之身,若要再嫁,怕是只能入府为妾。”
华兰微微颔首,语气坚定道:“祖母,我与官人商议过,想着让他在军中寻觅合适之人,为淑兰寻个体贴之人。不过官人觉得,不妨先让淑兰缓一缓,待心绪平定再做打算。”
盛老太太微微眯起眼睛,似在思索,忽而话锋一转:“我从宥阳归来时,余家老太太前来探望。她提及熹哥儿出征后,你曾去余府传话,阻拦嫣然远嫁大理穆家一事,可有此事?”
“是官人吩咐我去的。”华兰神色认真,解释道,“他说近期将对大理用兵,若余嫣然远嫁,恐生祸端。”
“原来如此。”盛老太太若有所思,缓缓道,“想来余老太太是会错意了。”
“会错意?”华兰面露疑惑,眼中满是不解。
盛老太太神色变得意味深长:“那日与余老太太闲谈,她话里话外都在夸赞爵爷府,又说熹哥儿体贴,连妾室都能有个名分。起初我并未在意,细细琢磨才发觉,她分明是想让嫣然入府,来我这儿试探口风呢。”
“这……怎么可能!”华兰惊讶地睁大双眼,“嫣然可是嫡女,若为妾室,岂不让人笑话?”
“笑话?”盛老太太轻轻摇头,语重心长道,“如今东京城勋贵之家,正房夫人有诰命在身的又有几个?而你们金府,三位娘子都有诰命,且人人皆知熹哥儿只有你们三位,并无填房。若有人嫁入,熹哥儿必定也会为其求个诰命,如此一来,为妾又如何?”
华兰微微蹙起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试探:“嫣然妹妹性情温婉,若她自己甘愿,接进府中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还得看官人意思,前些日子我提过从丫鬟里选两个填房,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还说什么‘要那么多女人作甚,我又不是种马’。”
盛老太太忍不住“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