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标准,桐根的部落可无法满足,更何况还有补贴,要知道,食盐和粟米的交换比一直在十比一左右。
原本因为道路不畅,族人过来需要很久,现在熊部落的水运也发展起来了,那派人来熊部落干活拿“补贴”,也就非常可行了。
“另外,除了这些东西,熊洪族长前两天刚刚飞鸽传书回来,让我把这些东西给大家分发下去,”熊巫叫过旁边的族人,在他耳边小声地吩咐了一下,“这是熊部落送给你们的,不用拿东西换。”
族长们都很好奇,能够放到最后讲的,一般都不是很简单的东西。
没让他们等太久,从门外进来几个族人,两人一组抬着二三十卷的竹简,放在宗庙的桌子上,显得非常震撼。
“这是?”
“这是熊部落最近才编写好的竹简,里面不仅有我们部落第一到第五阶段的‘教册’,还有数术、图形的知识,另外就是一些治病的石头、动物和草木,想必大家在我们夜间的课堂上也学到不少。”
这可真是好东西!
虽然他们不能直接给部落带来丰厚的物资,但从熊巫和熊洪对这些教册的重视程度上来看,只会比种植养殖更加贵重。这些族长们也不是不清楚,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教册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有了这些,即便不请熊部落的老师,只要认得熊部落的文字,就能认得上面的意思——当然理不理解另说,理论上来讲,这就相当于熊部落吃饭的家伙。
“图形的知识记录在这些木板上,由于太难制作,我们自己都没有准备太多,只能给你们五份。”
这些教册,从今年开春以后开始编制,召集了原凌河部落的所有的巫,在熊洪的指导下,由熊黑带领,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初步做成了这套教册。
教册里面第一至第五阶段的竹简中,前三个阶段比较简单,但也是最基础的。第一阶段是识字,熊黑根据熊洪“以字识字”的思路,先找出了近百个文字,作为生字的“注音”。
虽然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但至少通过传授,大家说出来趋于统一,不至于太过杂乱。而这第一册的竹简里面,就是类似于一部“字典”,只标注着读音,将近300个字,在现阶段,已经足够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