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洪看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本部维持着一定的人口和技术优势,而这些居住点则发挥类似后世农村生产队的作用,就近把周围的土地、资源给利用起来,并将收获集中到熊部落本部这里统一调配。这样经过2-3年的积累,熊部落才可以说称得上是整体摆脱了饥饿状态。
“首先就是食物的不足,要是按照以往的人口,每个居住点至少要容纳50人,光这所需的食物量,就不容易得到,就算只是煮肉,那一天消耗的肉干也要有个100斤吧,”熊材跟大家分析着,“别看只是多了20个族人吃饭,要按照熊部落的标准,一日三餐的话,那需要运送的食物就得增加一倍,我想熊雨熊欣肯定会骂人的。”
“还有是居住的问题,每个居住点现在只有一所小院子,房间也就几间,好在都配上了火炕,这样至少保证了冬天不会冷,如果人再多一些,那住的地方就不够了,”熊材很是无奈,各个部落并入的时候都是秋天了,又要秋收又要干这些事情,任谁也是没有办法,“总不能还让加入的族人们住在山洞里吧?”
“另外就是御寒的问题,煤炭的压力现在很大,开采的难度也大了不少,现在部落的重点在开垦土地上面,没有多少人手去挖煤,只能靠着之前的存煤来对付。”熊材眉头紧锁,各个居住点的燃料都缺,让他很是苦恼,“已经安排族人去周围砍伐一些树木当木材和燃料了,正好砍过之后的树林清理一下还能当明年开垦的土地,这样也不算是浪费。”
“除了这些,还有学习的问题。把这些族人都给集中到一起,更方便管理他们,他们有些从来都没有来过熊部落的,对我们的语言、文字还有生活方式都很不了解,正好用冬天的时间给他们好好地上上课,这样交流起来也会很方便。”
熊洪等人认真地听着熊材的发言或者说是“发牢骚”,诚如熊材所说,将900多人挤到一起,也是有很多的原因,但熊材只是从各个居住点遇到的困难来诉说,并没有提到多少集中起来的“好处”。
而在熊洪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