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问题解决了,剩下一个窗户的问题,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的那种玻璃,甚至连纸张都没有,只能按照门的方式去制作窗户,做好的木排也要更加轻便一些。在白天的时候,窗户一直开着,让光线照到室内,在夜晚的时候,人都回到房间里,就不开窗户,用油灯进行照明。
张洪与熊材讨论了一下,与门的安装方式类似,不过窗户活动的地方在上方,同样在窗户上方两侧挖了一个洞,把窗户的面给装上,平日里用一根木棍顶着,算是开窗透光透气,等到晚上睡觉,再取下木棍,窗户自然合上。
将所有后续的工作都做好后,整个院落建筑修建完毕,已经是一个半月之后的事情了。
整体建筑自北向南长约150米,宽度达到了近70米,整体呈“日”字型布局,北面是居住区,20间屋子排成3列(后来在建筑过程中又增加了2间),每间房屋长约15米,宽5米;
而在居住区一墙之隔的南面院落,则是生活区,靠北座落着厨房和餐厅,紧挨着居住区,占地约150平;圈养的山羊、鹿、野猪崽子则按照种类建设了3个紧挨着的兽栏,每个兽栏一面靠墙,长约30米,宽约20米,中间地面用泥土砌柱子和木头柱子共同支撑着顶部
兽栏北面的围墙里,搭建着一些高度只有一米五左右的窝棚,用来给牲口们遮风挡雨,每个兽栏留有一个一米多宽的门。
而禽圈则类似兽栏,只不过小了一点。
兽栏和禽圈都安置了饮水槽、食物槽等用泥土、陶器制成的器具,等到将部落里依旧存活的兽类和禽类安置进去,整个部落就不用再忍受部落里遍地粪便、禽兽到处跑的情况了。
在居住区的房间里面,张洪以大通铺的方式在房间的一侧搭建了一个与房间同长,宽约2米,高约一米的土台子,用来当做族人休息的床铺。
张洪没有搭建过炕,但对于炕的原理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些房间里的炕,都是互通的,而且在院墙之外,还搭建了一些用于烧火的灶台。炕体四周用泥土混着杂草抹匀,增加保温性,炕面先用细一点的木材铺上,然后用泥土将表面弄平,等阴干后再铺上用蔺草捆扎成的席子,席子有薄有厚,薄一点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