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一马当先,对皇甫俊说道:“少君,此来大梁,本应先去梁京拜见贵国圣上。然,昆仑山之事你也清楚,不宜拖延。当务之急是先解圣器之急,而后再救回云梓,保昆仑族无虞。”
“至于出兵大漠一事,我朝大军尚未抵达,且北域关固若磐石,不急于一时行动,暂且押后。不如我们分头行事,少君先行回京复命,准备出征事宜。本王赶赴昆仑,处理完周遭事后,咱们北域关相见,如何?”
皇甫俊脸色暗沉,似有些不悦,迟疑着不说话。
李宣一路先行,将他落在后面也就罢了,如今却连梁京也不去,就想这么直去昆仑?
要知道的一点是,在少君阁下的盘算中,李宣应该是带着西楚数十万北伐大军先进驻京都,而后再与他一道去面前大梁君上。
在自己那位父皇与文武百官面前,和李宣装出一副铁杆兄弟的样子,两肋插刀的那种。
如此一来,潜台词便放出来了:本君有西楚魏王撑腰,而魏王手握重兵,又是驸马之身,位高权重。三十万西楚雄师就驻扎在城外,谁还敢妄议本君无力稳坐储君之位?
你要敢动我,我兄弟可不答应你!
我兄弟反贼出身,天不怕地不怕,惹恼了他,谁也没好果子吃,包括父皇在内!
他本想借着李宣的声势狐假虎威,好好在自家朝堂上威风一把,间接震慑朝野对他的非议,并稳固自己的地位。
却没想到,西楚三十万大军竟没有跟来,李宣只启用了区区五千虎威军出征,且还想让大梁军做此次北伐大漠的主力
这也就罢了。
西楚大军暂时驻守幽州,他还可设法让李宣将之调过来,可李宣此时却说连梁京都不想去,让少君阁下如何能开心得起来?
李宣若不能在梁国朝堂上为他站台,替他彰显声威,那他又何须费尽心思去笼络他?
失策了呀。
皇甫俊内心满是五味杂陈,黑着脸望着李宣。
半晌后,才回道:“既然王爷已经事先决定,那又何须再多此一问?就算本君不同意你先去昆仑山,你也不会同意,对吧?既是如此,那就不必多说了。告辞!”
他冷声说道,而后调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