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突然来了十几个公差,挨家挨户抓壮丁,据说北边的鸮国又犯边了,需要大量壮丁。
本来傅青云家并非军户,而且父亲傅茂山还曾立过战功,按大夏律他们家是不在征兵之列的,奈何北方鸮国来犯,前线打得太激烈,每天都有大量士兵死去,所以需要调集大量军队。
而且还来不及训练,就要送往边境,边训练边打仗。这样就造成了死亡的士兵非常多。当然,也有新征的士兵只负责运输粮草或烧饭的。
傅青云和村里十几个小伙子都被带到了淮河县城,一起被抓去的还有邻居刘铁柱。
这几天,傅青云梳理了一下这个朝代的现状,这个国家国号大夏,皇帝叫姚镇山,是大夏第七代皇帝,年号永康,这年是永康七年。
大夏的北边有两个国家,一个在东边,叫句丽,一个在西边,叫大鸮。而在大夏的西边有好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是元夏,此外,还有大月等一些小国家。在南边有平章国,象国和赤南国。大夏的东边是大海。
鸮国是马上民族,游牧为生,常常越过国界线到大夏国抢夺老百姓的财物,把大夏国的人抓回去当奴隶,漂亮一点的女人就逼迫其生孩子。
大夏国当初也是马上打下的天下,那时,鸮国不敢这么放肆,每次见到大夏国的军队,都躲得远远的。现在不一样了,大夏国早就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从第三代皇帝开始重文轻武,科考取仕也多是看写的诗文怎么样,顺便也考一考策论,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诗文,于是,天下读书人都追求文章的华丽和诗歌的意蕴情感,无病呻吟的文风更是风行一时。
朝廷之中,武官的地位也比文官低很多。军队也多掌握在文官手中,甚至连边境军队的指挥权也都被文官所把持。每次遇到敌国犯边,这些文官要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要么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最后不是给大量的布匹钱粮,就是送个公主和亲,甚至割地求和。
武官们虽然感到憋闷,但也毫无办法,只能生闷气。
而得了好处的那些邻国,非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一次比一次胃口大开,他们已经摸准了大夏国的脾气,文官主事,胆小,懦弱,遇到国家纷争,只会一味忍让求和。嘴上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