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字如江南的烟雨,柔中带韧,意境悠远,实在令人叹服。”一位年长的宾客微微摇头,似乎沉浸在字迹带来的意境之中。
谢斯南写完后,将毛笔放回笔架,微微退后一步,神色从容如常。她的目光平静,既无得意,也无紧张,仿佛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抒怀。
忽然,一旁的看了许久的萧锋笑着开口:“两位的字各有千秋,锋也忍不住想试上一试。”他的话语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洒脱与意气,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萧锋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他的动作略显随性,少了几分萧衍公子的沉稳,却多了一种少年人的轻快与洒脱。他稍作思索后,提笔写下“松风涧月”。
他的字迹清秀流畅,虽不及萧衍公子的遒劲,也不如谢斯南的清丽,却胜在灵动自然,仿佛山涧中的清风,月夜下的流水。笔锋的转折间透着一股灵动与生机,仿佛字迹本身便是活的。
“萧锋公子的字虽稍显稚嫩,却多了一种灵气,颇有少年意趣。”一位宾客点头称赞。
“是啊,这‘松风涧月’四字,虽不及萧衍公子的厚重,也不如谢小姐的清雅,却透着一种少年人的洒脱与自由,令人耳目一新。”另一位宾客笑道。
“这字虽稍显稚嫩,但却难得有一股灵气,正是少年人意气风发的写照。”一位年长的士子捋须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
三幅字并列摆放,众人纷纷围观。有人称赞萧衍的字如山岳般厚重,也有人倾心于谢斯南的字如流水般清雅,而萧锋的字则因其洒脱灵动,赢得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幼宁站在一旁,悄悄观察谢斯南的神情,发现她对萧锋的字露出些许赞许,而对萧衍的字则多了一种若有所思的神色。
萧衍的目光在三幅字上停留片刻,随后看向谢斯南,语气平静而探究:“谢小姐以为,这三幅字中,哪一幅更胜一筹?”
谢斯南微微一笑,语气清雅而含蓄:“书法之道,本无高下之分,唯在心意通达。萧衍公子的字如山岳,厚重而深沉;萧锋公子的字如涧风,灵动而自然;至于斯南的字,不过随心而书,不足挂齿。”
她的话虽谦逊,却不失风骨,既未妄自菲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