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眉头微皱,目光扫过华筝与忽必烈二人,心底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非单纯的姑侄之情。
华筝面对郭靖时,那种释然与平静,并不像是一个旧情人对往昔的告别,反而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忽必烈面对郭靖与华筝的谈话时,表情竟带着几分欣慰,甚至是……庆幸?
杨康虽未开口,但心中已经隐隐觉得,这二人之间,似乎藏着某些未曾言明的秘密。
郭靖却没有察觉到异样,他的目光仍旧落在华筝身上,像是终于卸下了压在心头的重担,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华筝,不论如何,我始终把你当妹妹,你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
华筝轻轻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端起茶盏,浅浅饮了一口,似乎在掩盖眼中的微光。
忽必烈端起茶杯,眼神炯炯,朗声道:“今日,能与郭叔父重逢,实属幸事。这一杯,以茶代酒,敬往事一场,也敬来日再无隔阂,如何?”
郭靖微微一怔,望着忽必烈,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与托雷驰骋大漠、并肩作战的画面。他嘴角微微上扬,随即举起茶杯,与忽必烈轻轻一碰,茶水微微荡漾,映着两人的影子。
“好,不亏是托雷的儿子。”郭靖打量着忽必烈,眼底透着一丝感慨,“你果然长得与你父亲一模一样,连那股英气都如出一辙。”
放下茶杯,郭靖轻轻叹息,话音中带着一丝欣慰:“早就听蓉儿和穆姑娘说过了,四王爷如今带着部落归顺大宋,并在卫城建立据点。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令人佩服。”
忽必烈闻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眼中却透着几分深思,他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叔父谬赞了,若非杨过兄鼎力相助,我如何能在这乱世中寻得一条生路?我自知,蒙古草原已无前途,与其随风飘零,不如自寻活路。这一切,还是得感谢杨兄的指点。”
忽必烈言语诚恳,毫无半点虚伪。
杨康端起茶杯,轻轻晃动,茶汤泛起层层涟漪,目光沉稳,神色间透着一抹深思。他缓缓说道:“四王爷如今已归顺大宋,此事仍不宜大肆张扬。南宋朝廷亦未曾公开此事,蒙古那边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