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洛说要分类找规律之前,他们其实已经提前设想了很多种可能性。
譬如他会从地理方位的角度出发,从植物特性的角度出发,甚至从古籍记载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归类。
但没有人想到,他最终选择的归类模式竟是直播间中几百万人从未见过的奇怪方式。
量子
这个词他们并不陌生,可即便如此,就算让他们归类一万次,也决计不会将这个物理学上的概念与九州的古典名著联系在一起。
这脑洞开的实在有些太大了。
直播间中,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向led屏,任凭内心翻江倒海,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直到齐洛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身面向他们。
“我应该是第一个用这样的方式来解构名著的人吧?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太密集了?没关系的,这看起来的确不是很好理解,但我解读完之后,大家应该能很轻松的理解它们。”
他如此说着,微微出了一口气,目光也变的深邃起来。
“在解读之前,我想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山海经》这本书。”
“根据目前学界比较统一的认知是,《山海经》是一本全文共有十八卷,涵盖了天文、地理、文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上古百科全书或者志怪文集。”
“诸位,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齐洛抬高了声线,“目前学界对《山海经》这本书的性质定义是有争论的,有一部分认为《山海经》里面的内容是扯淡的,都是想象,所以是一本志怪小说。还有一部分经过考证后提出《山海经》中的部分描述可以找到原型,所以它是一本百科全书!”
娓娓道来的声音中,屏幕前一部分高知群体点头附和,特别是九州神话古籍研究所中的陆忠山,在齐洛话音落下后,便果断给账号点了关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齐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他就知道对方绝不是胡乱掰扯,而是真正对当前《山海经》研究的学派争端进行过深入了解的。
这年轻人,好像还真有点意思。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