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李修然说,\"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初步成效。比如福州港的新式仓储系统,就是新科进士沈永福设计的,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
\"说到实际成效,\"郑成功突然开口,\"我可以说说亲眼所见的变化。\"
众人立刻竖起耳朵。郑成功作为统帅海军的大将,经常往来于各个港口之间,最清楚民间实况。
\"首先是百姓生活,\"郑成功说道,\"自从推行新政以来,沿海各地明显繁荣了。光是福州,新开的商铺就有数百家。而且\"
他转向一直反对改革的陈名夏:\"陈大人,还记得去年天花肆虐时的情况吗?多亏了新设的医学堂和卫生局,死亡人数比北方少了大半。这难道不是改革的功劳?\"
陈名夏哑口无言。确实,去年疫情期间,南明处置得当,远比清廷地区要好得多。
\"不仅如此,\"李修然补充道,\"现在我们的声望在海外也大大提升。上个月,连暹罗国王都派使节来访,要求建立直接贸易关系。\"
朱聿键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殿下,\"李修然正色道,\"其实最重要的改变是民心。百姓看到生活在变好,自然就会拥护朝廷。现在各地都在自发组织民团,保卫家园。这比任何军队都更有力量。\"
\"说得对!\"朱聿键站起身,\"朕决定了,这些改革必须坚定推行下去。陈爱卿,你负责起草诏书,就叫《南明新政十二条》。\"
陈名夏虽然一直持反对意见,但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改革的必要性:\"微臣遵命。\"
\"诏书内容要细致,\"朱聿键继续说,\"除了军政改革、科举改革、教育改革等主要条目外,还要强调保护商业、奖励创新、对外开放等政策。让天下人都知道,南明要走一条新路。\"
他看向窗外:\"天色已晚,诸位大人先去休息吧。明日早朝正式宣布这件事。\"
众臣告退后,殿中只剩下朱聿键和李修然。
\"李卿,\"朱聿键沉声道,\"你觉得这些改革,真能让大明重现昔日荣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