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嫁爸爸也是一个错误,晓晓和村里人都这么认为。这也是妈妈怨恨的一个原因。爸爸配不上妈妈的美貌,这是除爷爷奶奶和爸爸之外所有人的共识。外公和爷爷年轻时候是好哥们,自从外公趁喜欢妈妈的那个男娃当兵去了逼迫妈妈嫁给了爸爸后,俩个老头却反目成仇了。记忆里爸爸在奶奶还在的时候也是个有脾气的人,独子嘛自小也是宠大的,经常和妈妈干架。这边关着门打得乒乒乓乓,隔着门的爷爷奶奶就在那边叫嚷,为儿子助威。几岁的晓晓缩在桌子下害怕的哭。爸爸就边动手边冲晓晓骂,“再哭就给老子滚出去!”
妈妈的气焰在晓晓出生后矮了一截,但是她的性格是越杠越硬。而爷爷奶奶和爸爸三人是一条心,在晓晓几个月的时候就喊分家,只给儿子一家三口一个月的口粮,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妈妈靠着外公和大姨的接济熬到了新粮下来。而爸爸在爷爷奶奶家能吃饭吃肉,过年吃团年饭都是趁妈妈带着晓晓去了大姨家他们赶快弄吃的。
大姨看不下去,经常来帮妈妈找奶奶吵架,晓晓儿时关于奶奶的记忆里奶奶是经常拎了一桶粪水追着大姨和妈妈泼,晓晓追不上她们,只好跟在奶奶身边,妈妈骂她是“叛徒”。其实奶奶也不喜欢晓晓。奶奶病逝之后,爷爷和爸爸就像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下去。爸爸和妈妈干架就再也没有打赢过,被妈妈下死手狠狠教训过几次后,用妈妈的话说,“没有掰不过来的牛角,”从此,爸爸就像霜打的茄子,只有挨骂的份,不会做饭的爷爷也偃旗息鼓,特别是吃饭的时候陪着笑脸。妈妈却越来越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