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赵嬷嬷把此行,简单的跟李倞说了说。
还提到了,在路上见过的人。
李倞喝着茶,默默的听着,目光却放在了妻子身上。
见她对着手里的几本记录……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然后他发现自己,对妻子有了不少的了解,她这种表情啊……就说明发现了问题。
“王妃?”他低声唤。
墨伊缓过神来,“王爷。”
“手里东西,有什么不对吗?”
赵嬷嬷闻言也转头看墨伊。
“这个……”墨伊有些迟疑。
“这里没外人,有什么话就说吧。”李倞说。
“是有点想法,但不知对不对。而且,现在说这个……恐怕有些不合时宜。”
赵嬷嬷温声说道:“娘娘不必见外,您说出来,或许属下能解答一二呢?”
墨伊点头嗯了一声,指着打开的本子说:“厚厚几本,从永乐离京就开始记,非常详尽。不说每天都有吧,但关于永乐的,比较重要的事,都会写下来。几次生病,尤其是最后……这么看起来,万道平确实关心永乐,且心细如丝。
如果他是永乐的随身侍女,这样做倒还可以理解……但他是去上任的。虽然在王府做到了很高的位子,但毕竟不是出仕。
这一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会很多,沿途也有要拜见、会见的人。所以,我感觉着,这些有点太过刻意了,就像是……专门写给您看的。”
赵嬷嬷听完,想想,“会不会……是因为:是他想做官,永乐才拖着病体陪着他外任的。而且他也知道,我与永乐爹是多疼她。所以,各方面都做得细致些。以防万一有什么意外,他不好跟我们交待?”
墨伊点头,“嗯,这个可能也是有的。我是旁观者,没有老母亲的心态。但我可以不偏不倚的分析一下:万道平确实受过赵家的大恩惠。但是这么多年,就我知道的,他待永乐和儿女都很好。在这点上,赵家提携他的同时,也获利了。
更何况,他本人精明能干,做事大气,管家多年没有大疏漏。这个,连王爷都认可。再说这次为官出任,确实是为了他的心愿,但又何尝不是为了妻儿的将来呢?
以上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