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强将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后勤补给。
一场战斗的兵力减损和军需消耗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尤其是北境的战争,距离国都如此遥远,敌人军力并未摸清,军需和兵力从国都带过去显然不现实,只能就近从各个州府调集。
朝廷的文书,一来一回,又是不少时日。
北境根本耗不起。
但后勤官突然不知从哪里得来的灵光,将一本本空白的簿子盖上骑缝印。
在军中算好军需,在空白文书上写下,去州县调集军粮后,抵达军中,算清楚这一批军需的损耗,分毫不差的在文书上写下运回来的军需数量。
由此,北境之战的军需保障竟然滴水不漏。
“这操作简直像是有人刻意传出来的一样,一板一眼的,哈哈,但是说起来也真是好用。”
粮官哈哈笑着对县衙里的典史说道。
他说着,将刚刚着墨的文书吹干,交给了典史,好入册,之后再由县衙的人送到州府,州府再将文书送到京城。
典史也赔着笑:“大人说笑了,要不是大人,下官还真不知道竟然可以这样搞,还得是军中的有见识。”
粮官被吹得飘飘然,摆了摆手道:“也得多谢你们配合,好了,我也该启程了。”
典史一愣,下意识抬手拦粮官收起文书的手,“大人,您这……这……”
粮官哈哈笑道:“不要急,这一路上难说有点什么刮风下雨,虽说在军中这点损耗算不得什么,但是要是能精准些,说不定还能得到上头的褒奖,等我抵达军中时,再将数额算清楚,写上去。”
典史愣了愣,嘴张了张,似乎觉得哪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只能赔着笑,送着军中的护粮队离开。
但回过味儿来,他又匆匆忙忙去找了知县大人,将此事说了一遍。
这事儿本来用不着惊动知县,军中调集军粮,他们配合就是了,到时候再将调集军粮的文书呈递到州府,乃至朝廷,那就算完事儿了。
可这毕竟有违常理,似乎有些不符合规矩。
偏偏这又是战时,战时不能以常理一概论处。
知县听完后,皱着眉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