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许富贵只是深深叹了口气。
阎埠贵似乎想到了什么,立马闭上了嘴。
四合院的这些人都有分工,端盘子的、洗碗的、挑水的等等,大了(liao三声)是易中海,次大了是赵老头和刘海中。
大了就是后世的总提调,各地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执事、大拿、总管、大老支。
刘海中这回没有去争这个大了,他确实搞不清红白喜事里面的那些歪歪道道。
刘平安手上拿着鞭炮开始四处转悠,看着这热闹场景,心中小小感慨了下:贾家结婚的场面可比李怀德结婚的时候热闹多了,小贾也就是结婚早。
如果等到1955年《婚姻登记办法》颁布,结婚不仅要打申请报告而且还需要介绍信,结婚场面也要一切从简,像这种吹吹打打热闹的场景在京城几乎全看不到了。
溜了一圈,实在过于无聊,又回到记账处找两个贵哥唠嗑去了。
三人吹了会牛,许富贵提醒道:“平安,别愣着了,赶紧去放炮,那群人估计是贾家村的。”
刘平安抬起头看了一眼,巷口不远处有两辆马车正往这边赶来,每辆车上都拉了七八口子人。
拿起桌上的火柴,点着一挂鞭炮扔了出去。
听到鞭炮“噼里啪啦”声,吹鼓手又吹吹打打起来,好不热闹。
后面刘平安也没乱转,一直坐在那里,不时的放上一挂炮,什么贾张氏娘家人来啦,贾家的远亲啦。
闲着没事翻起礼薄看了起来,本家和亲戚一般都是随两三千的礼,同学和工友随得比较多,大多在一到两万左右。
中午十一点,一群接亲的人回来了,每辆自行车后面都带着一个人,后面还跟着一辆送亲的马车。
贾东旭胸别红花,骑在最前面,累得满头大汗,秦淮茹穿着列宁装,小脸上不知道抹得啥玩意,两个腮帮子红彤彤的。
刘平安连忙点了两挂迎亲鞭炮,跟在人群后面回到了院里,接下来就是拜堂成亲和吃大席。
吃大席的时候,刘平安拿了两双筷子,特意和院里的这群小子坐在一起,这一桌还有几个贾家村的孩子。
环顾一圈,不知道贾张氏怎么安排的,聋老太太和院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