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王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悉心教导?据本王所知,李其玉殿下平日里骄纵蛮横,对宫女太监动辄打骂,如此品性,如何能担起一国之君的重任?”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支持宰相的大臣们纷纷指责汝阳王诋毁皇子,而支持晚立太子的大臣们则为汝阳王叫好。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皇上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脸色愈发阴沉。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大声喝道:“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众人见状,立刻安静下来,纷纷跪地请罪。
皇上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立储之事,朕已有考量。诸位爱卿皆是为了我大周江山着想,朕心甚慰。但此事关乎重大,朕断不会草率决定。”
宰相见皇上如此说,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强行进谏,只能说道:“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皇上微微点头,目光看向汝阳王,说道:“汝阳王,你所言也不无道理。皇子的品性和才能,确实是立储的关键。朕会多加观察,待时机成熟,自会做出决定。”
汝阳王躬身行礼,说道:“皇兄英明,臣弟只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并无他意。”
皇上又看向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说道:“张爱卿、楚爱卿,你们的建议,朕也会认真考虑。立储之事,既要考虑到国之根本,也要确保所选之人能够胜任。”
张大人和楚大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皇上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吧。诸位爱卿退下,都回去好好想想,如何才能为我大周选出一位合适的储君。”
“臣等告退。” 众大臣纷纷行礼,然后鱼贯退出朝堂。
汝阳王走在最后,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朝堂,心中暗自思忖:这场立储之争,恐怕还只是刚刚开始。自己必须要为苏瑶分忧,好好的保护着她。
回到王府后,汝阳王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他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