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原来是济世堂的医者们在给贫困患者义诊。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每月都会举办。
沈明轩和思雨走到前院,看见熟悉的场景:医者们认真诊治,病患们安心等候,整个场面井然有序。
\"记得第一次组织义诊时,只有三个医者参加。\"沈明轩感慨道,\"现在你看,光是这一个义诊点就有十几位医者。全国各地,还有更多这样的场景。\"
一位老者在诊治后拉着医者的手说:\"多亏了沈大人的医改,现在我们老百姓看病再不用发愁了。\"
听到这话,沈明轩心中一暖。他转向思雨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最大的回报。不是功名,不是财富,而是百姓的一句感谢。\"
傍晚,张若兰也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刚收到消息,朝廷准备在全国推广医学教育,让更多人有机会学医。\"
三人坐在院中,望着渐渐升起的明月。张若兰说起了往事:\"记得当初在白衣堂成立时,我们就约定要让天下人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思雨忽然问:\"父亲,您有后悔过吗?如果当初不是意外穿越,您会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沈明轩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人生最难得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找到真正的价值。在现代,我是一名普通的法医,或许能救治一些人。但在这里,我不仅能救人,还能改变一个时代。\"
\"这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也经历了太多争议质疑。但每当看到一个病人康复,看到一个医者成长,看到一项改革推行,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月光下,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张若兰说:\"你不仅改变了这个时代,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包括我。\"思雨接着说,\"如果不是父亲,我可能早就死在枫桥案中了。现在我不仅活着,还能继续父亲的事业。\"
夜色渐深,院子里飘来阵阵药香。这是沈明轩最熟悉的味道,是他在这个时代扎根的见证。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张若兰忽然说,\"你明明可以靠医术过上富贵生活,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