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受宠若惊,连忙躬身行礼:“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皇帝的肯定如同一道暖流涌入心头,一股难以言喻的荣耀感油然而生。
他偷偷抬眼,瞥见夏婉正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他,心中更是喜不自胜。
然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正当郑逸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道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和谐。
魏保守官员站了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郑逸扰乱民间风气,蛊惑人心。
“陛下,郑王殿下此举,实乃不顾大局,置朝廷威严于不顾!”他声色俱厉,唾沫星子几乎喷到郑逸脸上。
郑逸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应对:“魏大人此言差矣,臣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他语气平缓,却掷地有声,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高皇帝的目光在郑逸和魏保守官员之间来回逡巡,眉头紧锁,似在权衡利弊。
郑逸迎着魏保守官员咄咄逼人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缓缓从袖中取出一物……
“魏大人,您说我扰乱民间风气,可有证据?”
郑逸手中展开的,是一卷卷书生们联名书写的请愿书,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新制度的期许和支持。
他将其中一卷递给身边的大臣,温和道:“诸位大人,请过目。”
接过请愿书的大臣,原本还面露犹豫,待他仔细看完上面的内容后,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他身旁的几位官员见状,也纷纷凑上前来,细细查阅。
原本在朝堂上持中立态度的官员,此刻脸上的表情也悄然发生变化,从之前的观望,逐渐转为认同。
他们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言语间也透露出对新制度的认可。
郑逸将他们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清了清嗓子,再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诸位大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新制度的推行,不仅是朝廷的决策,更是天下百姓